記時手表的歷史(手表歷史最悠久)
來源:Watch手表之家 發(fā)布時間:2024-04-06 09:49:141. 手表歷史最悠久
寶璣 寶鉑 雅克德羅
2. 手表歷史最久
寶珀于1735年誕生,是瑞士歷史上最古老的手表品牌,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注冊的表的品牌
Blancpain寶珀于1735年誕生,是瑞士歷史上最悠久的腕表品牌,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注冊的腕表品牌。Blancpain寶珀是最頂級的復雜機械表之一
3. 關于手表的歷史資料
第一只運動用手表問世于1920 年,它擁有著碩大的表盤,表身粗壯無比。1930 年,形狀較薄和擁有更清晰表盤設計的產品誕生,它們大多采用了圓殼造型,并配有黑色或棕色的表帶。同時,在三十年代中期,制表師們制造出了適應不同防水深度的手表,而此時的計時表可以記錄更長的時間(小時和分鐘)。
三十年代末,一個按鈕用于啟動和停止計時指針、另一個按鈕用來使指針歸零的雙按鈕計時表成為時尚;而配備有更多功能和表圈的計時運動表則產生于四十年代,它的出現(xiàn)則使得更多的信息顯示成為可能。
4. 可以記時的手表
一天為24小時,1小時為60分,一分為60秒,60秒x60分x24小時二86400秒。秒表一天計時是86400秒。
5. 鐘表 歷史
有關鐘表的發(fā)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演變階段:
一、從早期天文計時器中逐漸脫離
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經講述出段一被淹沒了六個世紀的歷史。他說當西方的鐘表在1 7世紀初進入中國的時候,其實它們裝配的“擒縱機構”的雛形已經出現(xiàn)在600年前的中國。
公元1088年,我國宋代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觀測儀器――“水運儀象臺”,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巨型機械裝置。
高約12米,7米見方,分為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運轉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部分,計時報時、動力源都在這一層中。因為天象的運轉是以時間為基礎的,而通過機械結構實現(xiàn)時間的運行就必須有能夠形成時間間隔的裝置,這樣便出現(xiàn)了早期的“擒縱機構”。
這個中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在世界鐘表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我國著名的制表大師、古董鐘表收藏家,鐘表歷史學家矯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國人開創(chuàng)鐘表史――鐘表是中國古代五大發(fā)明之一”的觀點。
二、從大型的報時鐘向微型化過渡
(一)獨立運轉的機械鐘
14世紀初,位于歐洲的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現(xiàn)了機械報時鐘,因為報時鐘的運行需要持續(xù)的動力來源,所以當時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繩索懸掛重物,利用地心引力產生的重力作用帶動一系列機構的運轉。
此時大型的機械鐘主要采用“機軸擒縱機構”(Verge 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狀輪擒縱機構”(Crown-wheel EScapement),主要的組成部分由一個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狀輪”作為擒縱輪,它的凸齒與“機軸”上的兩個“擒縱片”相咬合,而充當“調速器”的是兩端裝有重物的“擺桿”,它位于“機軸”的頂端。
這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鐘,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 de Dondi(1318-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維亞(Pavie)建造的天文鐘,1386年建立的英國Salisbury教堂鐘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國Rouen大鐘等等。
(二)懷表的出現(xiàn)
早在15世紀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經出現(xiàn)了有關表的記載,這主要是由于發(fā)條的發(fā)明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到了16世紀初,在法國和德國也有表的出現(xiàn)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德國的“紐倫堡蛋”(Nurnberg Egg),它具有卵狀的外觀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時針。
實際上這個時期所謂的表,主要是指運用了發(fā)條動力以及機軸擒縱機構的小型計時器但是它們已經形成了懷表的雛形。
16世紀中期以后,隨著金屬擺輪的出現(xiàn),它作為調速裝置逐漸代替了早期位于機軸上的擺桿,所以在17世紀制作的早期表中,我們已經能夠見到機芯內轉動的擺輪裝置。
18世紀是懷表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有許多制表大師的發(fā)明被應用在各類作品中。在英國,John Harrison(1693-1776)制作了一系列的航海精密計時器,使懷表的走時精度達到了一個高水平,由于走時準確度的大大提高所以這個時期的懷表已經運用了秒針。
1704年,Jacob Debaufre和NicolasFatio di Duillier(1654-1753)首創(chuàng)寶石軸承,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機芯中齒輪與夾板之間的摩擦力。
法國人Jean Antoine Lepine(1720-1814)于1760年左右制作了一種機芯,把傳統(tǒng)的多層夾板結構進行了突破性的改變,所以使得懷表的厚度相對變薄,歷史上稱之為“Lepine機芯”,后來有許多懷表機芯夾板的排列方式都受到了它的影響。
同時,瑞士的鐘表工匠也在探索新的領域,1770年左右,Abraham-Louis Perrelet(17290-1826)發(fā)明了自動上條的機械時計,而他本人也因此成為制造自動表的先驅人物。
著名的鐘表大師――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同樣誕生在這個鐘表繁榮的時代,他在1 8世紀末期發(fā)明了“陀飛輪”(Tourbillon)機構,在過去的200多年中,這種機構一直被認為是最復雜的鐘表機械裝置之一,而Abraham-Louis Breguet在世界鐘表歷史上也被稱為“表圣”。
18世紀中葉,在遠離歐洲的美國也出現(xiàn)了制表工匠,他們?yōu)楹髞砻绹姳砉I(yè)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
進入19世紀的工業(yè)革命時期,GeorgesAuguste Leschot(1800-1884)采用名為“Pentograph”的機器生產鐘表零件,使得鐘表零件的標準化成為可能。瑞士人Georges-Federic Raskopf(1813-1889)也為制造低價而普及的懷表做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美國鐘表工業(yè)有了長足的進步并且開始批量生產各式懷表。1875年,中國也出現(xiàn)了民族鐘表工業(yè)(據(jù)矯大羽先生的權威資料《美華利五十年紀念冊》推斷,1875年是中國近代鐘表工業(yè)的開端)。
由于許多發(fā)明的應用以及制造技術的成熟,懷表在體積以及精確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懷表機械也能夠在計時的基礎上運用更多的復雜功能,比如:打簧報時、獨立計時,萬年歷,響鬧、世界時區(qū)等等。
在1900年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Lerey01”超級復雜懷表獲得了博覽會大獎,其25項不同功能的完美組合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復雜的懷表。
三、腕表的發(fā)展和電子技術的運用。
1918年,瑞士一個名叫扎納·沙奴的鐘表匠,從那個士兵的做法中受到啟發(fā)。經過精心設計,他制造了一種體積較小的表,并在表的兩邊設計有針孔,用來裝皮制或金屬表帶,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從此,手表誕生了。
那不勒斯的卡波迪蒙特是一座意大利國立博物館,以提香等畫家的大量作品收藏聞名于世。這里曾是那不勒斯王國的王宮,甚至還保留著幾間當年的套房。1812年底,就在這些華麗的房間里,一個叫做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的制表師,向一個30歲的那不勒斯王后,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塊“腕表”。
經過兩年的研發(fā)制作,這款腕表于1812年完工。設計極具革命性:超薄三問表,鵝蛋形表殼,配有溫度計并固定在金線編織的腕帶之上。包含杠桿式擒縱結構和溫度計,這在當時極為罕見。世界制表史上的首枚腕表就此問世。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鐘表商業(yè)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開始普及。
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1967年瑞士人首度將石英鐘做成石英表,手表之后也由手動/自動上發(fā)條的形式,發(fā)展到用石英、電子等動力顯示時間,并混合了較為簡單的其他功能,例如計時、月相、量度脈搏等;現(xiàn)代手表手表增加了更多復雜的功能,如:電子手帳、MP3、手機等形式。而部分手表亦同時變成了手飾的一種,重點已不在顯示時間,而在于其設計、品牌、材質(如貴金屬及鉆石)等特征上。
發(fā)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這才啟發(fā)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表的熱切需求。1926年,發(fā)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表,從1960年起,傳統(tǒng)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民眾的喜歡。
瑞士對腕表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fā)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于腕表上。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各生產出一塊電子表。
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鐘表中心開發(fā)出第一塊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fā),不同品牌的手腕表也開始迅速發(fā)展。
擴展資料:
鐘表業(yè)行業(yè)現(xiàn)狀
鐘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鐘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fā)展鐘表工業(yè),使這一產業(yè)得以快速發(fā)展,此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給中國鐘表業(yè)帶來了繁榮。
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中國鐘表業(yè)經歷了進料組裝-外觀件制造-產品開發(fā)-創(chuàng)立品牌的發(fā)展過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齊全的鐘表制造工業(yè),除高端機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產。
從區(qū)域格局來看,全國已形成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的珠三角地區(qū)、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天津等6大鐘表主產區(qū);從產量來看,我國已成為世界鐘表生產大國,鐘表產量穩(wěn)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國鐘和表的產量分別達到1.59億只和1.3億只。
我國鐘表行業(yè)發(fā)展雖然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國內鐘表企業(yè)及其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度和影響力還微不足道,產量占比雖然已經達到80%以上,但是產值占比不到30%,依然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
6. 手表的進化史
watch從第一代就使用的無線充電,速度方面,直到六代才有明顯增長
7. 手表 歷史
不是?!叭鹗恐圃臁笔怯邢喈攪栏褚?guī)定的。
“Swiss”:這種手表多數(shù)意味著是在瑞士注冊的品牌,表明品牌是瑞士的,手表可能不是瑞士制造。比如大部分的零件和手表的裝配是在瑞士以外的國家和地區(qū)完成的 也就是說不是瑞士原裝。
“Swiss made”:惟一原則,瑞士制造的手表,標識為“Swiss made”,才能是瑞士手表。
擴展資料
法律規(guī)定
表類‘Swiss’標認使用條例” (Ordonnance réglant l'utilisation du nom ?Suisse? pour les montres或Swiss Ordinance on Use of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 Swiss in Watches)在1971年公布。
并于1992年加強實施后至今,但瑞士鐘表工業(yè)聯(lián)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在2007年6月就進一步嚴格“瑞士制造”使用標準的新方案進行表決。
該方案主要涉及瑞士手表及其機芯:手表方面,機械手表至少80%的制造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手表至少60%。此外,構造和原型(construction and prototype)應在瑞士進行。
機芯方面,至少80%的構成部件的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機芯的比率為60%。條例的舉例詳細如下:
1、瑞士機芯(“Swiss Movement”) 標志
根據(jù)“表類‘Swiss’標認使用條例”的第2條款,對瑞士機芯的定義是:機芯組裝在瑞士完成;機芯的最后檢測 在瑞士完成;除組裝費用外,機芯中的瑞士原件價格至少占全部原件價格的50%以上。
如果機芯為瑞士制造,而整表不是在瑞士組裝的,則“瑞士”標志只能出現(xiàn)在不外露的機芯上。
表的外表上只允許使用“瑞士機芯”(“Mouvement Suisse”或“Swiss Movement”)字樣。表類‘Swiss’標認使用條例”的第3條款規(guī)定,“機芯”一詞必須“完整地拼寫”而不能使用簡稱,且必須與前面的“瑞士”一詞使用同樣的字體、字號和顏色。
2、瑞士石英(“Swiss Quartz”) 標志
只有瑞士原產表才可使用這一標志,其它使用了瑞士石英機芯的非瑞士表無權使用。
3、瑞士原件(“Swiss Parts”) 標志
當手表機芯使用的原件為瑞士產而裝配在國外完成時可使用這一標志。但它只能出現(xiàn)在機芯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于表的外部。
4、瑞士表盒(Swiss Case)標志
用于表盒上的“瑞士表盒”(Swiss Case)標志的使用條件是: 主要工序在瑞士完成;組裝及檢驗在瑞士完成;至少50%的生產工藝在瑞士完成。
如盒上標有“瑞士表盒”,而內裝非瑞士表,則必須將表的機芯或整表原產地標志貼在表的外殼上。
5、瑞士表帶標志
只有在手表及表帶均為瑞士制造的條件下,才能在表帶上表明“瑞士制造”。只有主要工序在瑞士完成50%以上的表帶方可被視為瑞士制造。
如瑞士產表帶被用于非瑞士表上,則只可在表帶上明確標出表帶為瑞士產,例如“瑞士表帶”
8. 手表的演變歷史
“四大件”是指四種家庭物品。四大件在不同的年代,所代表的物件是不同的。
1、20世紀50-70年代: “四大件”包括: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又被稱為三轉一響。
2、20世紀80-90年代: “四大件”包括: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 2、21世紀: “四大件”包括:手機、電腦、汽車、房子。 四大件”的變遷彰顯了經濟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需求也隨著社會在變遷。
9. 手表多少年歷史
18世紀初,Jehan-Jacques Blancpain發(fā)覺一個亟具發(fā)展?jié)摿Φ男屡d行業(yè):制表業(yè)。1735年,他創(chuàng)立Blancpain寶珀品牌,于侏羅山脈Villeret地區(qū)的住屋樓上建立首間工坊。這位制表先鋒在Villeret地區(qū)官方產權名冊上登記,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腕表品牌誕生。
10. 歷史悠久手表
品牌簡介: 瑞士VANKOR(凡高)表秉承了瑞士傳統(tǒng)精髓,溶入了時尚、科技等元素,多年來籍著對品質完美的執(zhí)著,不斷創(chuàng)新的設計理念備受國際推崇。
1975年,瑞士制表名家MR.Sterwiver.D.VANKOR于瑞士La Chaux-De-fonnds之PORRENTRY小鎮(zhèn)建立手表制造廠,初期主要業(yè)務是代數(shù)個瑞士知名品牌,至1990年先后成功研制出超抗磨損之全鎢鋼表殼及表帶,超抗磨損之全陶瓷表殼及表帶。
公司憑借幾十年豐富制表經驗及結合新研制之抗磨損鎢鋼及陶瓷物料,配以優(yōu)質的瑞士原產機芯,其先后推出一系列全新概念之手表,并賦予一個較為深邃內涵的中文名字:凡高表(VANKOR)即時引起消費者及同業(yè)之贊賞,并秉承自己獨特的品牌理念:“以精致與簡約的完美設計,以時尚與典雅的不拘風格,倡導時間價值的經典永恒”。
現(xiàn)時,凡高表雖已獲世界各地用家贊賞,但我們仍然不斷努力精益求精,改善及提升產品之質素,務求不負廣大消費者之厚愛。